在上世纪六十年代,沧溪镇有一家名为“国营浴室”的澡堂富兴配资端,几乎是镇上唯一的一家澡堂。这个小镇曾是一个热闹的商埠,沧溪河蜿蜒流过,成为商船往来必经的水道。白天河面上百舸争流,夜晚则是帆樯林立,给小镇带来了无尽的繁华。镇上古老的街道两侧,青石板铺就,店铺林立,大多数都是明清时期的老建筑。
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,最著名的景点是三元观,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曾驻军此地。在那个年代,沧溪镇的每条街道都仿佛在讲述着厚重的历史。特别是每当清晨和傍晚,当人们漫步在铺满青石的街道上,仿佛穿越时光,感受岁月的痕迹。
“国营浴室”位于镇东的陈家巷里,这是一条狭窄的石子路。每当下雨时,整个巷子像条小溪一样,水流湍急。大雨滂沱后,走到澡堂时,街道和巷子都像被烟雾笼罩,一切都显得朦胧神秘。澡堂的大门口,总是弥漫着温暖的蒸汽,令人期待一场热水的洗礼。
浴室内有两个大厅,分别是“大澡厅”和“小澡厅”,各自有五十多平方米。进入浴池的过道两边分别是小便池,很多人进入浴池之前,都会在这里方便一下。浴池本身是用水泥砌成的,分为五个小池子,其中最里面的小池子底部,埋着一个大锅富兴配资端,柴禾用来加热水。水温常常很高,是那些年长的浴客最喜欢的温度,但对我来说,这简直是煮熟了的感觉,简直烫得不敢再靠近。
展开剩余72%澡堂的营业时间很有规律:春秋冬季开放,夏季关闭。每周六专为男性提供服务,而周日则专门为女性开放。那时候的女性非常保守,很少去澡堂洗澡,因此一周只有一天女性能使用澡堂。这种男女分开的做法,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男女关系的保守与隔阂。
澡堂生意相当红火,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卫生间的农民来说,澡堂成了他们冬天取暖、洗澡的唯一去处。对于这些农民来说富兴配资端,家里没有热水,甚至连电都没有,在寒冷的冬天,去澡堂洗个热水澡,成了他们最大的奢侈享受。大澡的费用是一角,小澡则是五分,费用的高低代表了不同的待遇:大澡会提供老式躺椅和热茶,而小澡则提供简单的毛巾和简易的储物柜。
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5点,澡堂迎来的常常是乡里的干部、小商贩、工艺师傅等镇上的上层人物。这些人在泡澡时,闲聊的内容五花八门,从家长里短到社会大事,无所不谈。特别是浴客们爱聊的,往往是一些私密的男女故事,比如某个村子里的偷情事件或是某家夫妇的闹剧。每每讲到这些八卦时,澡堂内总会爆发出阵阵笑声,增添了不少热闹氛围。
至于澡堂的“卫生”,那可真是话说复杂。澡堂的水池一天只能更换一次水,尤其是春节前几天,水池水温高得几乎像“杀猪汤”,颜色和味道也不太能让人接受。而且在这些脏水池中,常常会发生一些令人不快的事。比如,池子里偶尔会有浮动的粪便,甚至有小偷趁人不备从客人的衣物中偷走东西。
更让人不愉快的是,澡堂的洗手池旁经常是污浊不堪,壁上满是黄色的污渍,空气中弥漫着恶臭味。但当时的沧溪镇就是这么一个地方,只有这一家澡堂,大家只能忍耐。
不过,在那个年代的沧溪镇,澡堂有着特别的意义。它不仅是一个洗净疲惫的地方,还是一个信息交流中心,人们在这里聊八卦,交换消息。那些无聊的日常琐事和古怪的故事成了镇上最有趣的记忆。
这些往事如今听来,虽带着一些苦涩,但也透露出一种民俗文化的味道。它们是那个时代的缩影,见证了沧溪镇从繁华到衰落的历史。对于许多经历过那段岁月的人来说,这些记忆虽然遥远,却依然温暖着他们心头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